目前,城域網解決方案主要有四大類:第一類是以SDH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第二類是基于第二層交換和第三層選路的方案,主要指RPR以太網解決方案;第三類是城域網用WDM方案,即以WDM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第四類是以ATM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方案。
此外,還可以適當采用光纖直連技術。
基于SDH多業務平臺
業務需求的變化是網絡體系結構演變的主要動力,傳統的電信業務主要是以話音為主,由PDH發展而來的SDH系統非常適合傳送64Kbps的話音業務和提供以2M為單位的固定速率的電路。SDH具有統一光接口及復用標準,可保證多廠商產品的互操作,有豐富的開銷比特用于網絡管理,也具有強大的組網與自愈能力,無論在長途網還是在城域網中,SDH已被廣泛采用。目前,商用SDH系統的最高速率已經達到40Gbps,隨著Internet發展,人們對數據等其他業務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可將多種不同業務通過VC級聯方式映射進不同的SDH時隙,同時SDH增加支持第二層或第三層的數據功能。
對于以話音為主的業務,基于SDH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MSTP)是近期主要解決方案,但這類解決方案中的大多數涉及多層幀的映射而導致帶寬效率低下,開銷處理復雜。從總體上看,SDH多業務平臺最適合作為網絡邊緣的融合節點支持混合型業務量特別是以語音業務為主的混合型業務量。它不僅適合缺乏網絡基礎設施的新運營者,即便對于已敷設了大量SDH網的運營商而言,以SDH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也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組數據業務,有助于實現從電路交換網向分組網的過渡。
此外,從業務發展的角度考慮,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話音業務仍將是中國運營商的主要利潤來源,因此2M電路甚至是N×64K電路型業務接入仍將有廣闊的市場需求,這也要求城域網和接入網設備必須至少能夠提供傳統2M電路的端口和業務接入能力。因此,在短期內這種解決方案仍將是城域網的主流技術,但由于這種方案基于同步工作,抖動要求嚴格,設備成本較高,并且這種結構帶寬配置時間仍較長,所以存在比較大的不足。 MSTP(Multi-ServiceTransport Platform,多業務傳送平臺)更大的需求在城域網的會聚層面和接入層面,它的特色在于:在保證兼容基于傳統SDH網業務的同時,能夠提供多種物理接口,大大減少了現有SDH設備重新升級的成本;MSTP系統采用簡化了的網絡結構,并且接口與協議相分離,實現對多種數據業務的靈活高效的傳輸;保持了SDH的優點并可集傳統SDH網ADM/DXC/DWDM功能于一體,能夠有效地進行帶寬管理,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基于RPR多業務平臺
對于非實時業務,以太網是一種優秀的解決方案。以太網方案是基于第2層交換和3層路由的方案。以太網是具有很好擴展性的解決方案,其速率可以從10Mbps、100Mbps、1Gbps一直擴展到10Gbps。事實上,以太網并不是一種純粹的新技術,而是一種“老的新技術”,但由于以太網的靈活性、低成本、易用性以及人們對它的熟悉使得它已經在局域網中占據了統治地位,在城域網中基于以太網的業務將成為ATM和幀中繼業務的繼承者。
新一代信息網絡中,交換技術將從電路交換向分組交換轉變,IP網成為基礎網。一方面各種業務轉向基于Web的互聯網進行,這就是所謂的EverythingonIP;另一方面在IP網上提供TDM電路、ATM、FR等,以支持傳統業務,這就是所謂Everythingover IP。但對于以太網提供實時業務而言,滿足實時業務所需要的QoS還有待解決,此外,在計費、安全以及網絡故障定位、性能監視與保護等方面仍需改進。
由此發展而來的基于彈性分組環(ResilientPacketRing)的城域網解決方案,則融合了以太網、ATM和SDH的優點。在環型的光纖拓撲上以簡化的SDH格式和RPR協議(包頭)封裝并傳輸Ethernet/IP數據包,可以支持更為細致的帶寬粒度(如1Mbps),并可以發揮自愈恢復環的功能。但基于RPR的多業務平臺相應標準正在制定,傳統的運營商受已有投資等的限制,且在安全等方面仍然有待改進,由此看來,基于RPR的多業務平臺在網上大量商用還有一段時間。
基于DWDM多業務平臺
隨著城域業務的發展,由于繼續提高單波的速率已經很困難,DWDM技術的進步為城域傳送網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DWDM技術能輕松地在一根光纖中傳送多個不同波長的信號,從而能充分挖掘光纖的帶寬潛力。基于DWDM的多業務平臺可以提供以波長為基礎的業務。
城域DWDM網絡需具備以下特點:必須能在同一平臺上支持SDH、PDH、ATM、GE、FDDI、ESCON、FiberChannel等可能在城域出現的任意種類業務;對速率與協議要透明,而且設備價格要低廉,還要有良好的擴展性以適應城域業務需求的多變性;要有強大的波長管理能力以便能快速靈活地開放波長出租業務;要有能與SDH媲美的網絡自愈能力且能根據不同的業務需要提供不同級別的保護手段;要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由于OADM和OXC(光交叉連接器,或被稱為光交換機、波長路由器)的逐步成熟,DWDM技術正從點對點的傳輸應用向智能光聯網(如ASON)的方向發展,這樣可以靈活實現波長保護和波長調度。固定OADM已經在實際網絡中被采用,靈活OADM以及OXC也已有商用產品問世,采用MPLS等IP類協議控制的OXC將實現對IP優化的智能光網絡。可以預見城域IP業務網與城域DWDM光網絡的完滿結合將是城域寬帶網絡的未來網絡結構與技術選擇。
基于ATM多業務平臺
以ATM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最適用于多業務電信環境以及服務質量要求較高的IP業務,主要應用于網絡邊緣多業務的匯集和一般IP骨干網。由于其擴展性受限,高業務量下的性能表現不理想,ATMVP環也不支持網狀網結構,因而以ATM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不太適合超大型IP骨干網應用。一般說,對于那些已經鋪設了核心ATM網而計劃擴展到網絡邊緣的大型電信運營公司,ATMVP環不失為一種可選的解決方案。但是預計近期IP業務量會出現持續大幅度攀升、網絡規模需要大幅度擴展的情況,則以ATM為基礎的多業務平臺不是一種長遠解決方案。
對于像中國移動等目前還沒有ATM骨干網的運營商,如果在引入3G系統的過程中放棄ATM作為中間層的方案,建設基于ATM的多業務平臺將是首先被考慮的方案。
光纖直連技術光纖直連是指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ATM交換機直接出光口。光口以點對點方式直連,業務接入設備直接互連,此方案簡單,但有明顯的缺點。首先,由于沒有傳輸層,光纖質量、性能監測、保護等無法實現;其次,光纖浪費嚴重,每兩個業務接入點需要一對光纖,一個業務接點若與其他業務接點有業務互通,光纖呈階乘增長。
此外,業務端口壓力大,每一個節點相連,交換機或路由器就需增加一個端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環網周長較長(如15km以上),采用光纖直連的綜合成本接近甚至比WDM方式還高,隨著業務的增加,其成本將遠遠超過WDM。因此,這種方式只適用于節點數小、節點距離近的局域網絡。 何謂城域網?
城域網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擴展而劃分出來,相對于廣域網(WAN,WideAreaNetwork)和局域網(LAN,LocalArea Network)而獨立。根據《中國移動城域傳送網技術規范》所定義,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指覆蓋于城市及其郊區范圍、為城域多業務提供綜合傳送平臺的網絡,主要應用于大中型城市地區。城域網以多業務光傳送網絡為基礎,實現話音、數據、圖像、多媒體、IP等接入業務,主要完成接入網中的企業和個人用戶與在骨干網絡上的運營商之間全方位的協議互通。 |